:::

源自大地 藍草菁靛的奔放圖紋

上稿日期: 2018/11/16 08:47:34   更新日期: 2021/09/01 15:44:48

依據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調查,臺灣的藍染工藝來自於16世紀晚期,因佔領臺灣的荷蘭人急需大量染料,所以挹注大量資金與技術在臺種植,也讓臺灣農民們學習到藍草乾燥與藍靛的製作技法;而後在鄭成功時代,將臺灣藍靛出口,擴散至東南亞地區以及清代時移民來臺種藍製靛、販售藍靛的福建「菁客」,與臺灣在地的平埔族、客家庄在染布方面的應用,讓道光年間已有名為「臺青」的烏布出口至大陸。

 

與柿染不同,臺灣藍染植物不只一種,俗稱大菁的馬藍與木藍(小菁)以及板藍根,都可以在經過製藍、建藍的過程後,將已經過綁、夾、紮、絞、抓或縫製後的棉、麻或蠶絲...等布料,反覆浸潤與曝曬氧化,最後漂洗後,所呈現出的冰裂、雲紋或幾何線條、圓點圖案,讓這源自於大地的奔放圖紋,應用於日常生活的織品上,更增添一分隨性、迷人的風情。

 


融合綁染、夾染、紮染、絞染技法的藍染方巾作品

圖說:融合綁染、夾染、紮染、絞染技法的藍染方巾作品
【拍攝者:Dana Chiu】


雲染技法所呈現出來,形似白雲、變化多樣的藍染圖紋

圖說:雲染技法所呈現出來,形似白雲、變化多樣的藍染圖紋
【拍攝者:Dana Chiu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