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一覽印度宗教社會與種姓制度(下)

上稿日期: 2019/11/12 04:10:17   更新日期: 2021/09/01 17:10:51

幾千年以來種姓制度影響著印度社會、價值觀與人際交往,在過去階級嚴明的社會制度裡,不同種姓不能同桌吃飯,人們相當看重彼此家族背景與姓氏,講求門當戶對,若是不同種姓也不能結婚。

 

幸運的是印度自獨立後,政府於1947年明文廢除了種姓制度,將不合時宜且不公平的社會階級制度杜絕,再次呼籲印度人民生而平等、強調一生價值不再受血緣、家族背景的影響,透過個人努力彰顯自己的價值,並提升社會地位,法律上也規定若雇員因種姓而遭受歧視,是可以訴諸法律保護的。

 

 

教育方面,印度政府為了保障每位人民獲得相同的教育機會與資源,重新制定了資源輔助的分類,將人民分為:表列種姓 ( Scheduled Castes, SCs )、表列部落 ( Scheduled Tribes, STs )、其他落後階層 ( Other Backward Classes, OBC )、先進階層 (Forward Classes),前三階層的印度人為落後階層 ( Backward Classes ),可獲得資源補助,在不同校園的入學制度裡也保障了名額,幫助前三階層的人民及孩童在教育上獲得順暢的升學機會。

 


因距離都市遙遠的緣故,在硬體設備、教育資源都相較貧瘠,但有了政府最新制度的保障,儘管在落後的鄉村,同樣享有平等的社會資源與工作機會。

【圖說:因距離都市遙遠的緣故,在硬體設備、教育資源都相較貧瘠,但有了政府最新制度的保障,儘管在落後的鄉村,同樣享有平等的社會資源與工作機會。/圖出自:Sucheta Das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