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北臺灣規模最大的普渡祭典-「雞籠中元祭」

上稿日期: 2025/09/16 17:05:46   更新日期: 2025/09/16 17:05:46

雞籠,為基隆的古地名。明清時代因海上貿易的盛行,入臺開墾的人潮帶動基隆港,長久下來,意外引發好幾次的省籍衝突,尤其又以漳泉械鬥最為嚴重。根據歷史記載,咸豐元年的一次大規模械鬥中,甚至死傷超過上百人。當時的仕紳耆老出面調停,試圖以宗親血源的聯繫,來打破省籍隔閡,加上農曆7月中元節的傳統習俗,共同祭祀械鬥罹難者,便是雞籠中元祭的由來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自1855年(咸豐5年)開始,中元祭的主普者便是由字姓輪值領銜。目前共有15字姓輪值,分別是張廖簡、吳、劉唐杜、陳胡姚、謝、林、江、鄭、何藍韓、賴、許、聯姓會(包含不同的字姓)、李、黃、郭等15字姓宗親。這項長達170年的傳統,未曾中斷過,也造就了北臺灣規模最大的普渡祭典。

中元祭的祭祀場地-主普壇;當年輪值字姓主普者為賴姓。

圖出自:dreamstime

圖說:中元祭的祭祀場地-主普壇;當年輪值字姓主普者為賴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