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家母親的智慧與滋味
湯圓,許多人會直覺想到傳統式的紅白小湯圓,又或者是包著甜膩餡料,如花生、芝麻湯圓。而在臺灣,除了甜口味湯圓之外,還有另外一種深受歡迎的客家鹹湯圓,是許多出外打拼的客家子弟,思思念念的家鄉滋味。
客家鹹湯圓,亦有分南北口味,北部流行的是湯圓內無餡料,配料全在湯頭裡;而南部的湯圓裡面有肉餡,湯頭也會有許多食材佐料,不論是哪一派的口味,起源全都是客家母親智慧的展現。
古早農業時代,農民大多從事辛勞的勞力工作,在太陽高溫曝曬之下,鹽分流失是最大的憂患,為了能夠讓辛勤的家人們補充鹽分和營養,客家婦女們便用米作為發想,利用手邊常見的農村食材,研發出著名的客家鹹湯圓,演化至今,已經不再是只限於農家子弟享用,搖身一變成為著名的客家菜餚之一,在許多客家小餐館都能夠品嘗到,也成為許多出外打拼的遊子,一解思鄉之愁的滋味。
圖出自:Lcc54613 / Dreamstime
圖說:包著鹹香肉餡與香菇的湯圓餡料,加上用大骨或者是蔬菜熬製的高湯,加上點芹菜和胡椒粉,便是一碗客家好滋味。